山钢与日钢合并思考
日钢的名声大振,部分源于在四川赈灾日钢老总的巨额捐赠,且不说坊间有关日钢的各种传闻,此举为日钢赢得了一定的媒体好感,或许这也是为何今天山钢日钢合并媒体偏向日钢的一部分因素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周刊节目做过一期有关两家合并的专题,主持人白岩松加上嘉宾吴晓波和一个清华的教授,虽然基调是谴责,但只是说了20分钟无用的废话。整个节目依旧是白的个人主观评论,既无严谨的分析,也无事实数据支持。
收购兼并,如同合作博弈,在自由市场必于双方预期皆有益而方能进行,虽然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事后效果远未达预期。对于钢铁类的资源企业而言,收购兼并所带来的好处,无非以下几条:产能扩大带来的政府政策方面的扶持;由于合并产生的产能限额再优化;由于规模效应带来的议价优势;由于合并带来的共同业务的精简。
逐条分析,当前来说,似乎除了政府方面的考虑,其他方面并无明显的优势。对于产能的调整现阶段根本不需要收购兼并来实施,而相反的是恐怕这个会成为政府主导此次合并的一张王牌。议价谈判,结合中钢协最近的表现,此举更是空中楼阁,而精简优化,从之前的联合的莱钢济钢来看,更是没影的事。一言以蔽之,一切的美景,都是嘴说出来的。
回顾这一合并的过程,有两点最为人诟病,一是政府主导,作为上市公司,似乎没人提到莱钢济钢其他股东权益在这一行为的体现,更多得到照顾的是本已经地位尴尬的政府机关山东冶金总公司,如此行为,恐怕对将来的投资者信心会有不利影响;第二,在媒体的报道中,整个合并过程似乎是拉郎配,在经济形势转好的今天,日钢有资格待价而沽,“和谐”的合并造成的国进民退是当前媒体所不愿意看到的。
合并以后的大山钢并非一路平坦,一来经济形势难料,如果经济下行,则日钢反而成为包袱。二者管理堪忧,这次合并造成的人心不和会对将来的企业管理留下后遗症。第三,即便是政府行为,如何协调地方和省级财政的关系,第四,市场多变,小钢铁企业相比大型钢企,具备灵活性和准确的市场定位,消灭小型钢企,降低市场灵活度,与整体经济无益,而且反而使之成为国家的包袱,再说将来若再出现这种情况,再如何应对。
企业具备相当的容错性,新山钢虽然不会出现瞬间崩盘的危险,但其中产生的不职业,不负责却值得警惕,任何产业,怎能求助于简单的规模扩大,依此遗留下的问题,又如何进行问责。不过从另一个可能来说,从执行力来说,此次合并恐怕不会产生实质影响,为了赶时间的仓促合并其中难免各方利益的妥协,留有颇多后手,合并一事的主导者手中牌恐怕已经出了大半,日钢又非鱼肉,如此一来,恐有大山钢之名而无其之实。整个行为,到最后于实体经济活动无影响,而只是政治行为和某小部分人利益的提升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