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设计一个Library,Museum或者Workshop,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布局?
对于Library或Workshop而言,置身其中的人大部分寻求的是一种注意力的集中,外部环境应当成为思维的扩展,而不会干扰思维,有变化但不会过于丰富噪杂,一种开阔的环境或者自由的视野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。

Renzo Piano,我最喜欢的建筑家之一,在他Genoa的Building Workshop里面,采用的是一种广阔的视野,依靠地势而建的阶梯式工作间用玻璃天花板覆盖,然而我怀疑在日光充足的白天,这样的布局会影响工作者的注意力,因为光线是非常重要的因素。莫若分割成自由的小空间,而开在上面的玻璃天花板扩展了视野,白天最好封闭,而夜晚空间有限的扩展会补充思维的单调,起到放松作用,而不会破坏思维的连贯。

而对于需要思维扩展的Museum或者Church来说,一种自由,开放的空间表达则会有助作品的理解,比如Gaudi,Corbusier,Gehry的作品。

而其实在中国古代的苏州园林,也有很好的扩展,用类似镂空墙所产生的别有洞天的效果,改变了布局的单调,在贝聿铭的香山饭店的设计中,也采用了这样的改变,不过线条单调规范的此洞天远比苏州园林的彼洞天逊色。

通过这种自由随意的形式,有助于思维的放松,如果在这样的大环境中,放置类似于Library或者Workshop类规范的设计,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,反之亦然。
"We shape our buildings; thereafter they shape us."
— Sir Winston Churchill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